论道德教育在个体道德自觉形成中的建构、塑造与统合功能On the Construction, Shaping and Integration Function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Individual Moral Consciousness
隋牧蓉;卢黎歌;
摘要(Abstract):
个体道德自觉是构成道德图景的实质和基点。个体道德自觉是一种包含个体自主识善的道德认知、自发亲善的道德情感、自愿向善的道德追求和自觉为善的道德实践的个人品质,不仅指向认识层面的自觉意识,还强调实践层面的自觉行动力,最终表现为个体道德上的知行合一。个体道德自觉何以可能,从根本上说是道德教育在个体道德自觉形成中发挥了建构、塑造和统合功能。基于已有研究,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在个体道德自觉意识的内在生成中,道德教育培育了个体内心道德的直觉、道德自觉的思维、道德的理性品格;在个体道德自觉行动力的外在养成中,道德教育培养了向善为善的能力、道德行为习惯与道德行动自治力;在个体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的有机合成中,道德教育促进了道德情感、道德需求与道德规范对内外的统合。
关键词(KeyWords): 道德自觉;道德教育;道德心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教育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工作目标研究”(19JZD045),项目负责人:卢黎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2020SZ01),项目负责人:隋牧蓉
作者(Authors): 隋牧蓉;卢黎歌;
DOI: 10.16501/j.cnki.50-1019/d.2022.02.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万俊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J].现代哲学,2003(1):65-75.
- [2] 陈巍.神经现象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 [3] 易小明.道德内化概念及其问题[J].伦理学研究,2011(5):42-46.
- [4] 李泽厚.伦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 [5] 江畅.重思道德:理论意蕴与现实指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32-42.
- [6] 蒋红斌.游戏精神观照下的道德行动力培养[J].中国德育,2016(21):28-32.
- [7]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 [8] 高凤敏,沈大光.全面理解道德教育本质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93-107.
- [9] 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10] 杨国荣.道德行为的两重形态[J].哲学研究,2020(5):55-65.
- [11] 李建华.道德的社会心理学维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 [12] 李义天.美德伦理研究的心理学资源与走向[J].天津社会科学,2017(6):30-36.
- [13] 爱德华·封·哈特曼.道德现象学——情感道德篇[M].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 [14] 亚瑟·叔本华.意识与品德[M].辉浩,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
- [15] 沈嘉祺.论情感在道德内化中的运作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2(2):11-15.
- [16] 李义天.美德、心灵与行动[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 [17]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 [18] 田秀云.伦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 [19] 高广旭.马、中、西伦理思想的会通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的建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9.
- [20] 李建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规范体系之关系[J].道德与文明,2017(2):13-18.